顏厥安教授在上周提到了民進黨如果大勝應當爭取在二月就組閣的想法,而之後國民黨提出了「多數黨組閣」,而這引發了不少人的批判,而一個重點是批判是,這樣的想法背後可能有硬套半總統(或雙首長)制,試圖限縮在臺灣的政治實踐與人民的憲政意識中極為重要的總統權力的立場,而這基本上我覺得沒錯。
不過或許需要澄清的是,顏厥安教授的立場顯然不是雙首長制換軌,而是在假定執政黨完全離心離德的狀況,並經由總統與國會的改選確定這點時,一定程度上跳過老實說沒啥正當性,也幹不了什麼好事的看守政府,一方面阻止看守政府亂搞,另一方面立刻開始政府的運作。
這並不是一個尋常的做法,但我覺得這也不是一個完全不該形成的憲政慣例。新的內閣也可以形式上符合憲法的要件(也就是馬總統變成一個印章),在條件限定清楚的狀況下(如執政黨在總統和國會雙輸,並且民意薄弱時),也不會對政體產生太大的影響。
但我還是覺得不太妥當,這種主張很容易會被某些學者與政治勢力扭曲主張,像是硬用雙首長制的換軌來解釋,進而成為對總統政爭的跳版。而假定國民黨沒有大敗,這種主張馬上就會引發巨大的憲政危機,因為會立刻變成國民黨試圖用國會的政爭否定同時民選的總統的權力的方法,而這產生的後果會相當嚴重。
而我向來是個悲觀的人,我不會在現在以國民黨會出局做為討論的前提。實際上這類的主張由國民黨自己提出,更表示出這其實在政治操作上有利於國民黨,最糟糕的狀況是,選情可能並沒有那麼「一面倒」。
而其實我非常擔心,因為國民黨基本上已經為一場有可能動搖國本的政爭布置好了舞臺。去用一種生產出來的奇怪理由,去否定一個剛選上不久的總統的權力,當國民黨在國會還是多數時,會產生極大的政治社會危機,就算沒有明顯的巨大危機,現在這個已經一腳踏入棺材的國家再「空轉」,大概就會直接入土不安了。
我對於這種試圖改變規則否定民意的所謂「憲政」主張,只有無盡的鄙視。我從一開始聽到朱立倫提到內閣制時,就覺得這是臺灣這幾年來出現過最危險的主張,因為「聽起來」好像在「學理」上有些討論空間,但實際上就只會成為最噁心的政治運作的手段。而到現在,國民黨的做法還是一樣恐怖,這是可以亡國層級的恐怖。
唯一能保證「憲政」討論不會扭曲而成為可怕的政爭工具的,只有人民的憲政意識。而至少在現在,很明顯的人民並不用「內閣制」想事情,而是標準的總統制思維。試圖用「學說」去壓人民的想法,而不是去在人民的想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比較合理而「簡明」的制度(精緻的發展需要政治文化,而不簡明的制度只會提供政爭的工具),結果很難不變成試圖用各種權威壓迫、欺騙人民的政爭工具(臺灣過去的修憲就是證據)。
回歸國民黨準備好的憲政危機這點,要避免這種危機的唯一方式,並不在於學者之間的嘴砲,而在於選票開出來真的能夠讓國民黨完全的大敗,讓該黨失去操作憲政危機的機會。我甚至認為最好能讓民進黨單獨過半比支持小黨更好,理由在於只有讓民進黨確定單獨過半時,才能夠完全阻擋國民黨在國會操作出國會與總統的權限爭議的任何口實,臺灣現在不能再面對政爭了。
在這件事上,我心中想的完全就是「安定牌」,國民黨鋪好路的這個憲政危機是我在這場選舉中看到最立刻直接的危險。實際上,就算首都一堆人抗議,警力用很多沒錯,但政府還是正常運作,這還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但憲政危機則萬萬不是常態,憲政危機可以讓政府長期空轉,而產生的政府內部的混亂才是會動搖國本的事。
(而老實說,我不信任許多小黨,學界一直對總統制有敵意,有一種試圖用「理想」的外國學理否定臺灣人民憲政意識的傾向,而這很容易流在一些學者性格太重的小黨中。畢竟說「人民這樣想」聽起來就很反智,而沒有說明如德國的制度的精巧之處來得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