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

鋼彈的浪漫派-從《機動武鬥傳G鋼彈》談起

鋼彈的浪漫派-從《機動武鬥傳G鋼彈》談起*

製作背景與版本說明

《機動武鬥傳G鋼彈》(機動武闘伝Gガンダム,以下簡稱《G鋼》),為今川泰宏執導,於1994年開始播放,共49集的電視動畫,雖然仍然稱為「鋼彈」,但一方面世界觀與之前的宇宙世紀(U.C.)鋼彈系列全然無關,另一方面故事風格也改走傳統的巨大機器人熱血風格,可以說是除了機器上還是「鋼彈頭」之外,與之前的鋼彈創作傳統毫無關係的作品。儘管如此,這部作品仍然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前言

G鋼》作為一部與寫實戰爭的U.C.鋼彈傳統毫無關係的作品,之所以還叫「鋼彈」,和商業考量脫離不了關係。基本上就是金主一方面很清楚鋼彈作為招牌還是相當的響亮,因此可以期待周邊商品的收益,但另一方面覺得U.C.的故事不易向低年齡層推廣,因此試圖無視U.C.的世界觀,重製鋼彈。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先鋒的《G鋼》,完全是一部傳統熱血作品,並且它的成功和鋼彈幾乎可以說沒有關係,而單純是因為這部作品將傳統的熱血要素發揮到了極致,從而不管是喜歡或是討厭的觀眾,都必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乍看之下或許有點突兀,然而在這裡我試圖用「浪漫」一詞來說明「熱血」這個要素,而在同時說明 G鋼》這部熱血作品的力量所在,並在回答了為何《G鋼》是部好作品的同時,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發現一些動畫產業本身的傾向與問題。

機緣與浪漫

其實由「浪漫」出發評論作品通常不是件聰明的事[1],這是因為浪漫是一個極端含混的詞,浪漫派可以是保皇黨也可以是革命派,可以是個人主義者也可以醉心於民族之類的總體,可以是生命力的展現,但也往往是病態,這樣的歧義使得這個詞除了當成附庸風雅的人用的喟嘆之外好像沒辦法說明什麼。

另一方面,浪漫是一個歐陸味很重的詞,從而對於我們來說更容易被個別的作品所迷惑,而失去對概念本身的掌握,像是《杜蘭朵公主》(Turandot)[2]無疑的是浪漫派的作品,但我們不能說歐洲人對於中國的胡思亂想就是浪漫精神(話說回來,杜蘭朵公主幾年前還真的在北京上演,還真是件諷剌的事)

但我還是從浪漫這個概念出發觀察《G鋼》,以浪漫形容這部作品相信不會有太多鋼彈迷會反對,雖然「熱血」可能是更常見的形容詞[3],但由浪漫出發我們可以和18世紀歐洲的浪漫精神有些連結。

浪漫的創作較之於其他創作更取決於「機緣(occasio)[4],這一方面當然是顯現在創作者的靈感和天才上,因此浪漫派崇尚靈感,崇拜天才,但另一方面則特別受既存的觀念、形象所限制,由於每一個「機緣」都是受到現存的事物所引發,《G鋼》的主題所涉及的東方武術是既存的,甚至連東方不敗[5]這個名字都是既存的,而故事中的美國人、中國人、法國人就是既存的刻版形象,甚至各種鋼彈的命名與形象,完全就是既存對於各國的刻版印象,荷蘭就是風車,加拿大就是伐木工,希臘就是宙斯,墨西哥就是仙人掌帽,土耳其就拿彎刀…

在這個層面上,浪漫創作並不創造新的東西,而只是將「大量(這很重要)」的既存形象隨意的拼湊與混合,用以創造一個繽紛的世界,如此當然常常會顯得「俗麗」,《G鋼》在這裡的特點就是完全不避諱俗麗,儘可能的增加形象的量,而累積成強烈的效果。[6]

這些混合不僅止於各國的刻版印象,實際上幾乎故事中每一個角色都是以各種既存的符碼拼湊成的,像是暗中保衛地球的「撒夫爾同盟(シャッフル同盟)」,其實來自於英文的shuffle,也就是「洗牌」…從而其中的每一個人物的代號都來自撲克牌。(保衛地球的組織叫「洗牌同盟」,會不會太兒戲了點…)

另外可以指出的,這種既存的形象、象徵、符號、話題的運用當然不限於這類的刻版印象,任何流行的,好像是「新趨勢」的東西都是浪漫創作所運用的機緣,例如近十年來以基因為主題的東西充斥在電影、小說、動漫中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創作者花了大量的心力去藉由這些已經出現的東西拼湊出各種作品,而大眾也藉由這些新東西得到新的剌激,直到再看膩了,而又有新趨勢出現為止。

廉價象徵

但在這裡我們當然可以發現浪漫派在機緣特質之外的另一個問題,我想稱為「廉價象徵」,因為就浪漫派來說,大量既存事物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利用既存的事物可以使得所有社會中對這些事物的了解、討論與想像,都變成作品本身的內容,相對於此,產生新的想像一來非常困難,二來觀眾無法得到「立即的剌激」,而浪漫派絕對必要的就是立即的、大量的剌激。

可是在立即、大量剌激要求之下運用社會中各種既存的討論時,由於創作者的知識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於他所運用的所有事物都有深入的理解,而有時甚至為了讓觀眾立即得到剌激的要求,不惜扭曲所運用的材料本身,這就顯示在《G鋼》中的刻版印象問題,另外就是各種詭異的招式名(超級霸王電影彈,真有武術家會取這種招式名?)

在這裡可以附帶提的是,一般作品不致於做到《G鋼》這種完全不管俗麗問題,全然不故弄玄虛的程度,因而總是喜歡使用些方便的要素,其中最方便的可能是《聖經》。

由於《聖經》本身的充滿意像,並且有廣被人知的教義。因此在挪用上非常的方便,不必說清楚,也不需要真的想表達什麼,只要加了「使徒」、「福音」還是像是末世審判之類的東西,就好像有些深意了,雖然這其實和《G鋼》的俗麗沒有多大不同,浪漫派在強化剌激的要求下,隨機的使用各種符號而又往往扭曲或是不求甚解,他們不注重什麼真正的意義,也不必了解所使用的東西,重要的只是借用這些東西的效果,雖然好像有差異,但說到底,就是象徵與印象交織的繽紛。[7]

說到這裡,好像浪漫派和沒有原創力的文抄工沒什麼兩樣,聽起來非常的負面貧乏,但並不只是這樣的,浪漫派的確有他們自己的創造力(而當然之間也有優劣),如何將既存的元素混合成一個有強烈感染力的作品,這要求作品中風格的一致,也就是必須有大量的不衝突的元素混合,在這種拼貼混合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浪漫派創作的功力所在。

而《G鋼》利用大量的刻版印象,產生一個讓十幾個國家登上檯面的平臺,並且混入了秘密組織與武術傳承,背後還有些不為人知的陰謀,作為一部拼貼混合的浪漫作品,《G鋼》可說是繽紛到了極致了。

浪漫精神

除了極為繽紛的背景外,浪漫派創作還需要故事內容,而這就涉及「浪漫精神」的內涵。

浪漫派誕生的思想背景,簡單的說是思想和現實的分裂,這在規範上為應然和實然的分離,而在審美上則現實明顯可能是醜陋的。面對這個困境在宗教上是由彼岸的、超越的上帝統合兩者,而在哲學上則是德國觀念論(idealism)[8]試圖讓理性「無所不包」。

不過浪漫派不尋求彼岸的超越,也鄙棄理性的無所不包,但他們仍然需求統合,而且往往是「能解決一切問題的統合」,他們希求的對象是「個人」,但並非現實的人,而是「天才」或是「高貴的原始人」或是「純真的孩童」…族繁不及備載,而這種個人不受限制的感情或是衝動才是解決一切的力量,這體現在故事上則是英雄主義,而直接的方式就是讓人物能夠相對直接地經由情感、體悟、信念、愛之類的東西得到力量,《G鋼》中的「明鏡止水」是一例,而閃光鋼彈(シャイニングガンダム)由怒氣變色則是另一例,與東方不敗對決時大喊的「我要超越你」也是,而最後主角多蒙(ドモン)與蕾茵(レイン)兩人合力發出的「超級閃光彈」[9]更是明顯不過的「愛的力量」,在主角打倒對手時,信念變成力量,而由勝利確認了正義,而金光閃閃的光芒及誇張的,或是說耍帥的肢體動作,將審美也統合起來,因此所有的分裂就統合了,而產生強烈的效果。

當然感情直接化為力量在U.C.系鋼彈作品及種系列[10]中也存在,差別在於中介的層次和力量的強弱,一旦經過NT(New Type)或是調整者(趕基因流行的東西)的中介,在故事中就必須符合NT與調整者的規則,而不能直接將情感化為力量,因此就沒有《G鋼》來得直接。

另外,《G鋼》中的力量的強度不在於畫面效果,而在於《G鋼》中,這種力量在故事上成為「拯救世界所需要的一切」,因此兩個人放閃光彈可以變成超級閃光彈拯救世界(而最後多蒙和蕾因發招還要手牽手,招式名還要加lovelove,也是配合浪漫效果的安排),而這和NT自始至終都改變不了什麼,連自己算什麼也不知道的無奈就是差很多的,而我想調整者再強悍也不會到《G鋼》這種故事上的最重要力量的程度。

強調人的特質也不只在主角上,所有配角甚至反派都是如此,也就是要讓正面的像是「友情」或是「信任」達到強大的效果,另一方面當然是要讓個人的仇恨、貪婪與執念達到可以馬上毀滅世界的程度,所有的人物都是要將人的諸多情緒變成直接的物理力量的媒介。

不過當然,由個人的情感產生力量的主題幾乎產生了極大量的動漫作品,不過這些作品有時會為了不落俗套而故意抑制這點,然而一旦抑制這點,又會讓故事的主軸變得虛浮。在這裡《G鋼》始終如一地貫徹了情感-力量-正義的世界觀,而不避諱落入俗套,而反而是將這條「俗套」的強度發揮到前所罕見的大,因此多蒙也具有幾乎同類動畫中最長,最誇張的各種出招口白以及呼喊:

「我的這雙手在閃耀與咆哮,它在叫我將你打倒。看招!這是包含著愛、憤怒與悲傷的~SHINING FINGER SWORD!!!」

這已經相當誇張了,不過還有,最後多蒙和蕾茵一齊喊出的口白:

「我們的這雙手在閃耀與咆哮,它在叫我們捉緊幸福!爆熱!石破LOVELOVE天驚拳!!!」

另外還有東方不敗流派的口號:

「流派.東方不敗,是王者之風啊!全新系列,天破俠亂,看啊,東方正鮮紅地燃燒起來!」

這些口號誇張濫情不合理到了極點,怎麼看都會覺得很好笑,然而配音員正經八百,氣勢十足地吼出這些口白,配合情境以及故事的進展,以及濃烈的畫面配色,以及激昂的配樂,許多效果疊合之後,使得觀眾即便明知故事、口白都非常的不合理,仍然不免折服。

動畫生產的問題

不過在此必須順便討論一下浪漫派創作傾向的問題,浪漫派對既存事物的大量援用產生非常迷醉而繽紛的形象,與直接無比的剌激,而美感、規範統合於個體的感情又能簡單地帶來強烈地意義感,因此對於沒有心理防衛機制的人(這其實也不見得是壞事)來說有無可抗拒的吸引力,而只要加上一點點故弄玄虛的既存符碼就可以讓人覺得很有內涵有意義了,而相較之下,生產所要花費的心力則是低的不成比例,結果就是浪漫派的創作原則非常符合大量生產的原則(其實這種狀況也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一堆自詡浪漫、波希米亞的傢伙在短時間內製造了大量的文化垃圾,其實沒有留下太多長期的東西),我不認為浪漫派已經在現代社會消失,反而是所有的娛樂工業都在玩這種手法,當然有玩得好和壞的。

浪漫派的創作性質讓他們沒辦法真正的嚴肅看待任何事情,任何事情充其量只能是新的剌激,所以真的要有什麼「不可替代」性,那只有他們對個體與情感的崇拜與統合的主軸。

結語

到這裡可以回顧《G鋼》的成功了,《G鋼》很純粹地表現出繽紛的世界與個體情感至上的主軸,而俗麗的命名與機設,按照刻版印象描繪的國家與人物,以及其他全然不故弄玄虛的廉價象徵,反而提醒我們專注於個體的之間的強烈情感的偉大力量上,從而就算是認真的觀眾,還是產生了一種「明明覺得相當滑稽,但仍然不得不被濃厚的統合效果所征服」的奇特體驗,而直接向我們呈現了浪漫派核心的統合力量的偉大。這較諸許多利用浪漫要素的吸引力,配合一些故弄玄虛或是流行的象徵,偷渡一些拙劣的觀感以及掩飾創作的不真誠來得高上百倍,這些東西總想隱藏自己說故事上的無能,因此往往不說出明晰的給論-從而失去統合的力量。

G鋼》直接、明確,不避俗套而效果強烈,傳統的「熱血」機器人動畫恐怕很難再有這麼誇張的作品了,從而《G鋼》雖然是問題不少的作品,卻無疑的是熱血動畫的經典之作。



* 本文首先於2006/5/23載於PTTGundam版,並且內容主要參考Carl Schmitt的《政治的浪漫派》一書(2004,上海人民出版社),但更動幅度也相當大。

[1] 雖然並不能完全區分,然而我想在這裡強調,在這裡使用的「浪漫」一詞,和「浪漫愛情」沒有多大的關聯,而主要還是著眼於創作的性質,而這些「浪漫派」創作中,主題經常不是愛情。

而本文關於浪漫派的分析,很大一部分反而是來自於史密特(Carl Schmitt)這位極具爭議性的國家學及公法學者的《政治的浪漫派》(Politische Romantik或譯《政治浪漫主義》)一書,雖然該書基本上是討論浪漫派的政治態度,然而也不免分析了浪漫精神的內涵。

畢竟我個人的評論還是受我所能接觸,並運用的理論資源為限,況且,史密特也是位全方面的思想家。

[2] 《杜蘭朵公主》原著是卡洛.戈齊(Carlo Gozzi),由名音樂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改編為歌劇,而由法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完成全劇,是一名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與中國公主的愛情故事,而很明顯的故事中的中國全屬狂想。1998年杜蘭朵公主在中國初演。

這實在是一件諷剌的事,《杜蘭朵公主》是部有趣的歌劇,但內容什麼都是,就是不中國。而只因為這部作品中有狂想的中國,就認為這和中國有什麼關聯,從而積極地配合與「中國化」地改寫,實在是件趣聞啊。

[3] 有時在日本的文化商品中經常出現的「男人的浪漫」,所指的就是熱血精神(不過不能一概而論)

[4] “occasio”是拉丁文,最著名的一段出現這個字的名言就是:

Ars longa, vita brevis, occasio praeceps, experimentum periculosum, iudicium difficile

試譯為:

技藝(或藝術)長久、生命短暫、時機轉瞬、經驗欺瞞、決斷艱難。

而其中的occasio,類似英文的occasion,或是opportunity,但特別指一瞬即逝的機緣,而這種受特定瞬間的衝動創作的天才,也就是浪漫派所崇尚的,因此「靈感」就顯得非常重要。

[5] 為避免產生一些奇怪的聯想,先說明一下,故事中的東方不敗完全和金庸小說中的原名的角色不同。

[6] 不過對於「俗麗」的感知能力,和觀眾的素養有關,大眾不熟悉的事物就比較不容易落入俗麗的批評(這也是日本作品常常用德文、法文、拉丁文的緣故),然而大眾不熟悉的話又不容易收到繽紛的效果,從而在這裡就是拿捏的問題。

[7] 附帶一提,這段話其實是針對著名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使徒、福音、羅基努斯之槍等等,其實都是些廉價象徵,真要創造世界表達想法何必附會大量的基督教正典或非正典的語彙? 充其量這只是利用這些語彙拼貼,而讓觀眾接受剌激而已,就這點來說,其實好像有深意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層次和《G鋼》沒有什麼差別,我甚至會說《G鋼》的創作原則清晰而且徹底,在拼貼效果上還更加成功。

不過當然,《新世紀福音戰士》前半段的緊張感與懸疑還是相當出色的。

[8] 觀念論(或被稱為唯心論),自希臘以來就有許多代表人物及發展,不過德國觀念論有自身的討論脈絡,而這和浪漫主義運動是有關的。

德國觀念論還是一個有點廣泛的說法,或許可以說,德國觀念論以費希特(Fichte)、謝林(Schelling)與黑格爾(Hegel)為代表,共同的討論脈絡是回應康德(Kant)的觀點,因為在康德的認識論下,先驗範疇為人對一切事物的認識條件,然而由於人只能在這個條件下認識事物,從而「物自身」是人不可能了解的(因為人只能了作為人的認識條件下的事物,而物則是外於人之經驗對象),而這裡就出現了人理性的界限,以及人與物的分離,並且否認了人對於應然、上帝之類事物的認識能力(雖然在實踐理性中處理應然問題,然而不一定令人滿意),而相應的就是人們對於價值的無所適從。

德國觀念論試圖重建人物與的統合,並試圖挽救理性,讓理性再度能夠處理各種應然以及價值的問題,甚至能夠回答出人們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關於這段思想脈絡,很難舉出單一的參考資料,或許對不熟悉的人(其實我也是),只能先參考一下一般的西洋哲學史了。而這段思想脈絡的說明,我仍然是受益於史密特(Carl Schmitt)的《政治的浪漫派》一書。

[9] 為對BBS語彙不熟悉的讀者說明一下,「閃光彈」一詞在臺灣BBS中主要被用來形容情侶之間展示出來的一種「不可直視」的甜蜜(有時是太肉麻,有時是太令人羨慕,有時兩者都有)。而在這裡多蒙和蕾茵的「超級閃光彈」,同時是故事中最後擊倒惡魔鋼彈的絕招,並且也是不可直視的甜蜜,在這裡是個有趣的混合,也恰好符合「愛拯救一切」的浪漫主題。

[10] 2002年《機動戰士鋼彈Seed》以降的系列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