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次大陸而有完整而安全的地理位置的印度,由於地理的因素,是一個極為多元而分裂,難以整合的國家。印度教雖然扮演了統合印度異質文化的一個重要媒介,但同時也產生了伊斯蘭與印度教的分離主義,最後的結果就是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獨立建國。而失去大印度的完整性後,印度也就必須負擔沉重的軍備競賽,以及國際外交政治上的複雜處境了。
不過,印度教同時也作為一種克服印度的地方主義以及統合分裂的社群的精神力量,也使得印度能夠進行更全面的經濟改革與基礎建設。這多少是近來中間偏右的NDA與總理穆迪之所以執政,背後的精神基礎。
但印度教保守派同時也帶來一些阻礙進步的成分,包括宗教衝突、性平問題,以及種性問題。而這個印度教保守派的問題,是Amartya Sen在《好思辯的印度人》中試圖處理的,他希望能夠建立一種世俗而理性,但又能統合印度的精神基礎,但目前看來,可能還沒有成功。印度教保守主義仍然會是主要的精神力量,或許這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臺灣和印度進一步的合作,需要對印度更深的理解,而我這點廢話當然是問題叢生而不夠準確與深入的。特別是沒有好好地談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這位奇人,他的政治生涯值得專門討論,不過在這一段閒聊中就省略了…
《好思辯的印度人(The Argumentative Indian)》,Amartya Sen著,陳信宏譯,臺北:先覺,20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