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4日

知識與權力

「知識就是權力」這個Foucault的說法紅了好一段陣子,並且也同時受到非常多人的訕笑,因為這個主張看起來非常廉價地取消很多確實可靠的知識成就,在這段話的運用上常常看起來非常反智。

不過老樣子,從知識以及權力兩者的存有論基礎出發,或許可以看出些端睨。

權力的存有論基礎是此在的能在,也就是此在能在因緣的指向中使計畫實現的過程。

那知識的存有論基礎呢?我們從「瞭解」這件事出發,畢竟知識是「被了解」的(knowledge is to be known)。那源始的,上手的瞭解是什麼樣的了解?「水由水分子組成,化學式為H2O」這種「瞭解」中,「水」是作為在手的事物,而不是在其利用過程中,這種瞭解是瞭解,但是是衍伸出來的瞭解,不是原初的、本真的瞭解。

本真的瞭解是如何?當我說我「懂得」走路、我「懂得」寫字、我「懂得」說話時,這裡說的並不是我知道人走路是經由怎麼樣的物理及化學作用、寫字是什麼種類的「事實」、語言是什麼;這裡說的是我「能夠」走路、寫字、說話,也就是我能夠投入世界並達到某件事情。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其實知識的源初樣態也是「能在」,這和「權力」的源初樣態是一樣的,接下來,只要知識和權力兩者的非本真的延伸,兩者沉淪的方式是一樣的,那說「知識就是權力」,也就有了存有論的基礎。

知識的非本真性發展是什麼呢?同樣的,也就是把我們走路、寫字、思考、製作床等等的活動中,抽出一個可以累積、傳遞,而遠離活動本身的「存在者」。而這點和權力的情況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知識即權力」,特別在當代的「知識累積」其實和實用無關,只是累積多了,自然就會在商品、價值、價格的世界中成為因緣的一環;而權力、或說力量的累積,也是一樣的。盲目的知識以及力量的累積,本質是一樣的,而兩者之間產生互換的關係(像是Foucault所說明的),也就是可能的。

但如果單單批判知識就是權力,並批判主流的知識,而轉向「另類知識」、「民俗知識」,這也是抓不著重點(不幸的Foucault似乎有此傾向),我們唯一能夠說明知識加諸的錯誤,去產生批判的方向並不是在批判中顯示出真實的自我,並不在對特定的知識就是權力的批判,而在於知道這整個世界的關係如何讓此在沈淪,並進一步說出本真的自我如何和非本真知識與權力有意義的關聯起來。

然而這卻是一個沒有成功的任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