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看臺灣這一段時間的整體經濟政策,與毫不意外的整體停滯與大老闆照賺,受薪階級的狀況則是每下愈況的情狀。雖然大體上就那一句「產業沒轉型」,不過這幾十年的唯一的經濟討論,幾乎完全困在一種奇妙的,而又危險的思維中。
這二十年上下的經濟爭議的主題,說穿就是對中開放的問題。而基本上,由於語言的相近與中國一時之間,需要外資進入的事實,就毫無遠見的臺灣人來說一路西進只能說是擋也擋不住的。而不管吵多久,乃至於在陳水扁政權下一直被罵「鎖國」云云,結果其實是在陳水扁時代能西進的差不多都進光了,阻力低到幾乎不存在(當然,臺灣的生意人就算多小的阻力都會向政府施壓的),而結果就是進一步的開放西進,其實也沒啥好開放了。
但是還是要開放!結果就是想進一步的讓東西賣進來,以及莫名其妙的回到「加工出口區」模式之類的鬼東西,產業沒啥轉型,MIT也沒幾個品牌好賣,掛這種東西想也知道沒用。
這背後的一種模式是:
A理論在現實上的失敗,反而是更徹底地執行A理論的理由。
以在網路的言論中常見的半桶水經濟學為例,大致上的像是這樣:
在新自由主義去管制之後產生經濟泡沫,需要的解決方案是進一步的去管制與「彈性」。所有的問題核心都是管制產生的無效率,因此去管制後出現的問題,顯現的其實是去管制不夠徹底。
而在臺灣常見的論述就是,西進之所以沒能讓我們的經濟飛天,是因為西進不夠快,不夠徹底。因此西進的失敗反而成為要進一步西進的理由。
而自然,一些宗(邪)教中,經典或教義內容的胡說八道則產生這類的論述:
看起來愈不合理的教義或經文,更需要我們絕對的信心。現實上出現的反證,更是對我們信心的試鍊。
或說某些版本的女性主義,會有這類的說法:
女人愈不覺的自己被壓迫者或受害者,反而顯示了人們內化了父權體制,這種壓迫是更徹底的。
總之,這類的說法族繁不及備載。當然,這類的思考模式並不是「必然」錯誤,有可能對等定意識型態的執行不夠徹底,反而會更加偏離該意識型態設定的目標。但當然,現實上看起來,如果沒有很強大的證據,其實單純就是該意識型態是錯的。
而這種思考模式的危險在於,它會產生一種理論上的「永動機」。簡單的說,如果現實上符合理論,那表示理論是對的;而如果現實不合理論,那也表示理論是對的,甚至要求我們將理論貫徹到極點。
對於西進的論述,說真的說了十年了,而事實上也已經進到沒啥好再進了,不過弄到現在還是基本國策,而且所有地方都還要更加開放。後果上我只能說可想而知,基本上六三三的整體思維就是這種,而失敗自然也是不意外。
這不能說是臺灣特有的問題,而是新自由主義影響下的國家在金融風暴之後面對的問題,除了那幾個多少是以鄰為壑來維持成長的國家,例如「偉大的」德國(去問希臘人的話,大概就會得到這類的回應,而其實這種情緒不只希臘人有),開放產生的問題需要的是更進一步的開放,在歐盟國家國內已經被外勞弄到法西斯興起的地步,最好的藥方是「人力進一步的開放」!雖說如此,臺灣的狀況相較之下,其實也是離譜到很好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