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不去競爭就去死」

對於學生攻佔立院的事,不意外地又有臺灣人開始罵民進黨控制,或是草莓或是暴民,基本上,所有在這個島上「上一輩」有資產(特別是土地)的人們用來罵年輕一代的修辭,全部都冒出來了。那兩百個人中大致上有幾個是應當是我認識的,而這些人的行動力與生產力說穿了比起全臺灣大多數死老百姓都高,不過由於許多臺灣人對於行動者有根深蒂固的恨意,抹黑這些人只能說是想當然會發生的結果。臺灣嘛,你又能要求什麼?

不過,對於服貿總是會有一些以前反覆說過幾萬次的說法,不斷再出現。第一個說法大致上就是「鎖國」,老實說,當臺灣接單境外生產的模式建立之後,幾乎能開放的都開放了,全世界對中國最開放的地方,大致上就是這個島,而經濟上的後果就是我們現在這樣。

而我們現在的所有經濟問題,或是競爭力的不足,和「鎖(中)國」說穿了沒啥關係,鎖國是個神話,而三星也不是靠在中投資超大把臺灣打死的(而說穿了,論爆肝臺灣工程師大致上還是領先全球的),問題顯然就是我們整合不出合理的生產模式,缺乏技術以及技術整合。固然在一些地方我們還是有技術優勢,但整體來說,要認清的事實就是我們現在整體上就是競爭不過別人。

而狗急跳牆的方式就是儘可能的壓低勞動成本,說穿了當你自己啥都不會,無意也不知道如何進步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競租與套利來弄出一些假的「競爭」力來。

第二個修辭是更有趣,也更悲哀的,就是那些穿西裝的有錢人,對於「競爭力」不足的小勞動者義正詞嚴地做道德上的訓誡,要人「要生存就不要怕競爭」,然後再拍拍人的頭說一下「我相信臺灣人的努力是有競爭力的」。說穿了,當人們開始用「不要怕競爭」這種話對小老百姓講時,意思就是「反正你的沒競爭力就去死,想活就競爭賺錢,這樣企業才能生存」。這種修辭很可悲之處在於,就算是佔領立院的人也必須說「我們並不是怕競爭」之類的話。

說穿了,事實上就是臺灣的產業整體上沒有競爭力,因此就希望「勞動者」有競爭力了。或是專門想一些根本上是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創造冒用MIT的合法或是「方便」門路以賺錢,雖說MIT也不值幾個錢,但這種基本上敗德的事也能成宣傳的「利基」只能說是產業因為沒有技術、沒有技術整合,沒有經營能力,沒有遠見等等,能想的就只有一些下三濫的手法了。

產業競爭力的目的在於經由技術而不要去奴役人,不要去做壞事。然而,在當代的生存競爭中,人不自我奴役就沒有競爭力,而產業無法接受與認清自己說穿了失去競爭力的事實,想要靠些蛇油來「回春」。而這種回春已經回了幾十年啦,臺商去了又回又去了不知幾萬次啦,結果就是現在這樣慘,而藥方則仍然不變。

第三個修辭是不能自外於「區域整合」,這個更是神話。這是個八字沒一撇的東西,而說穿了,東亞來說,日、韓,乃至於菲、大馬、印尼、越南,沒有一個地方的的經濟合作需要以對中開放為前提的,甚至反而可能有不利的影響。而就算未來要從事東亞的整合,很有可能要的是更多與南島的合作。說穿了,這些人的思維的背景就是中國的霸權政治,因此東亞的經濟整合一定要以中國為主,而也因此臺灣必須當中國經濟整合計劃的馬前卒。然後自然有很多經濟「蛇油」被各種不同的奇怪經濟學者提出來。

說穿了,事實上就是我們基本的競爭力不足,當所有中年人還在說什麼蔣經國李國鼎時,這個地方整體上面對現代經濟那可能有啥願景和競爭力。而我們在世界上從來都不是個特別「鎖國」的地方,所以啦,問題就是承認這裡整體來說競爭力大不如前啦,重點應該在於在賺些小錢的同時,不要讓中老年人太痛苦,年輕人太沒有希望和衝勁(當然這裡說的自然不是那些穿西裝罵人不願意競爭的人),當根本上經營、技術整合方面的問題不真正去處理,其他啥經濟政策都是蛇油居多。當然,這倒不是臺灣的問題,實際上整個新自由主義基本上就是些有毒的蛇油,人家開始反省時我們則總是慢半拍就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