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

聊聊反美主義(Anti-Americanism)與其危險



反美主義,是一種基於美國「是」什麼,而非美國做什麼,而憎惡美國的情緒(sentiment),或妒恨(resentment)。這種妒恨,在思想上有歐洲的淵源,一種歐洲的「文化、素養與歷史」對應到「市儈、粗俗與功利計算」的美國的想法與情緒,自美國獨立以來,就在歐洲的知識分子間流傳。

不過,反美主義的觀念中的美國,並不是真實的美國,而大多是將自身的焦慮投射出來的美國;而反美主義也自然在歐洲各國的國內政治中發揮動員的功能,乃至於歐盟的成立,背後也有一種反美的味道。

但美國雖然歷史較短,卻是一個非常複雜而有活力的國家,反美主義的情緒中的美國形象,一方面讓歐洲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左翼),把全球資本主義,與美國的文化、政治等同起來,而這樣進行的政治操作,必然是不切題的,而也多少影響了歐洲左派的政治上的說服力;而在美國經由自由派「託歐諷美」的傾向,將反美主義形塑的一種粗俗、宗教狂熱而肥胖的美國形象,用來攻擊其政敵。結果是反美主義中歐洲創造出來作為他者的美國,反而成為基督教保守主義的資產,保守主義經由擁抱這種反美主義定義的美國,反而成為「美國性」的代言人,結果就是美國的政治局勢更加的惡化。

而這是有嚴重的後果的,由於在冷戰之後,實際上世界上各區域的基本的權力均衡與和平,仍然需要美國扮演一定的角色;然而美國又不能過度強勢,在這種做與不做都不對的情況下,最需要的是平衡穩建的國際政治立場。而反美主義使得穩建的國際政治難以達成,使美國容易在孤立主義與帝國主義之間的極端徘徊。

不管對美國的做為有多少的批判,但反美主義最大的問題在於讓人們沒有注意到美國仍然是世界上人民的政治能量最大的一個國家,而對全球資本的壓力,環境的議題,與穩建走向和平的政治局勢,沒有美國的主動參與,都是難以推行的;而美國也確實有改革的呼聲與民間潛在的政治動能,而反美主義卻恰恰在傷害這種政治動能。

反美主義除了冷戰經驗之外,主要是經由知識圈與歐美傳媒進入臺灣。對臺灣來說,雖然或許影響有限,但仍然是負面的。反美主義讓人們容易有雙重標準,容易產生對中國的另一種幻想,或甚至將現狀的和平視為全球化的邪惡狀態,而忘了任何有意義的社會改革,都需要一個平衡而和平的政治背景。這是很危險的。



關於反美主義的一些論述



Andrei Markovits對歐洲反美主義的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i0b3yTfo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n1ITnLQNQ


《全球的美國?-全球化的文化後果》,Ulrich Beck等著,劉倩、楊子彥譯,中國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中國方面的譯書,當然可以找原文,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大概是最容易取得的方式了,譯的很好。)



Sophie Meunier的演說,雖然他認為反美主義在法國並沒有直接的政治影響力,不過文化上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而我並不反對這樣的立場,但文化的影響可能更加深遠而危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w4wN-Wkz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