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

文字與聲音

這兩個月來,我開始用說話的方式,而不是寫作的方式記錄想法,結果是想法記錄下來的量增加了,不過品質則是亂七八糟…

說話與寫作有一些有趣的差別,我甚至覺得自己寫作時與說話時使用的大腦不是同一個。表述的方式會大大地影響到表述的內容,乃至於討論事情的角度。在「文字模式」時,我比較注重一些理論架構、引文等等,總之雖然還是亂七八糟,但還是嚴謹精鍊很多,不過相對地這個時候的我其實是比較尖酸的,有點憤怒的,而在很多事的立場上,其實是比較極端的,政治上也傾向於基進。

在對空氣說話時,我只會去想「大概」的一段想法,而隨興地去建立事物之間鬆散的連結,同時也變得比較敢下沒啥根據的斷言,以及說一些「沒有深度」的話。而這種不成體統又冗長的表達,自然是謝死謝症,見不得人。不過這時的我是比較溫和的,而憤怒則被單純的「低落」取代-我覺得這不是壞事…而莫名其妙的笑容,也真的讓人至少在話說完前心情比較好(說完之後是另一回事就是)。最有意思的是,在許多評論、政治與分析的立場上,也變得比較中間(moderate)而不極端。

一個人的思維會因為其表達的媒介而有滿大的改變,這我想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不過自己體驗到這點,對個人來說還是有點趣味,雖然整體來說我還是個非常脆弱孤獨的廢物,這點倒是不變。但總之,說話時還是比較舒服,雖然內容明顯的非常糟糕。而這也是合理的,因為大致上只有勞苦才能產生有品質的東西,才起碼值得尊敬,而用比較低強度的心力做的事,結果就是低品質而謝死謝症的東西。

其實就連這一小段自憐的廢話,所要花的力量就比隨便胡扯一個多小時來得累人了,更不用說真的要寫什麼東西了……

現在我大概還是只能繼續用說的吧,或許有力氣時,我可以試著重新整理這些說過的東西,進行聲音與文字之間的翻譯與統合吧,或許那時一切都會比較完整。但最大的可能是,如同我人生中大多數的狀況一樣,那個「比較好」的一天永遠不會來臨,而各種希望都會變得蒼白無力。

這段再寫下去大概只會愈來愈糟,暫時就到此為止吧…

沒有留言: